海德格尔

过往不究,展望勿远,把握现在

“过往不咎,展望勿远,把握现在。”这是前一段邂逅的处世格言。但“过往不究”却常常做不到,那些是是非非,纠纠缠缠,尤其是触及生存环境的人事,反反复复出现在思绪里,甚至参杂在梦与醒的间隙,与“不忘历史,牢记耻辱”有着密切的联系;“展望勿远”也有问题,比如现今对国庆

曹旭 瓦尔登湖 海德格尔 魏都区 凯迪社区 2025-10-29 11:57  2

超越网文用户,短剧掀起的变革比想象的更多

短剧能够倒逼网络文学创作和影视创作改革,去掉那些冗长的内容和无效的叙事吗?未来的图景,应是长短并存、多元共生,我们拭目以待。短剧最初入场和网文一样,经历过野蛮生长。不妨借用《百年孤独》的经典句式:“很多年后,当我们聊起短剧的时候,可能会回想起网络文学刚刚兴起的

短剧 视觉文化 网络文学 网文 海德格尔 2025-10-25 09:10  3

哲学是高级迷信

在人类认知体系中,“迷信”常被定义为缺乏实证依据却盲目笃信的观念,而“哲学”则被奉为探索世界本质的智慧殿堂。但剥开其抽象思辨的外衣便会发现,哲学与迷信在核心逻辑上并无本质差异——两者都依赖主观臆断而非客观证据构建认知,都试图用不可验证的理论解释世界,甚至都需要

哲学 康德 证伪 海德格尔 柏拉图 2025-10-21 16:14  2

荐书丨《设计现象学启蒙》

代福平,山西太原人,艺术学博士,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。学术兴趣涉及设计学、美学及西方哲学,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、体验设计、设计哲学。在研究中致力于揭示设计现象中蕴藏着的人文逻辑,以理论的方式阐发设计的时代精神,推进设计方法和实践的反思与变革。近年来,尤

体验设计 荐书 现象学 海德格尔 现象学启蒙 2025-10-14 11:11  4

【微榜单】2025年9月图书借阅排行榜

本书是一部独具特色的现代海军舰艇鉴赏指南。它精选全球80款主力舰艇,以直观的排行榜形式进行系统梳理与对比。书中不仅秉持客观公正的排名原则,详述排名依据,更巧妙融入相关趣闻逸事,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,带领读者轻松洞悉各国海军王牌装备的实力格局。

排行榜 榜单 图书 南湖 海德格尔 2025-10-13 15:30  2

谁在阅读?

厦门回漳州已接近中午,距下午六点好友见面还有五个多小时。国庆回来这些天,探亲访友用去了大半,从杭州随身带回那本书的书签,依然停留在动车到站放下那刻,当阅读与工作或生活冲突时,首先放下的必定是

阅读 漳州市 图书馆 海德格尔 化育 2025-10-10 10:03  3

哲学视角下的人性盲从心理机制与批判

盲从现象在哲学视域中首先呈现为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异化状态。海德格尔在《存在与时间》中提出的"常人"(das Man)概念为理解盲从的本质提供了深刻洞察。海德格尔认为,"常人"是此在(Dasein)在日常存在中最切近的存在方式,个体通过"跟随人群"来理解和安排自

视角 心理 人性 哲学 海德格尔 2025-10-09 15:10  3

时代剧变之下,知识分子的思考与流亡

斯蒂芬·茨威格在《昨日的世界》中哀悼的,是一个安全而充满理性的旧世界的消亡。取而代之的,是纳粹上台后席卷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野蛮与非理性风暴。时代剧变之时,学术圈乃至整个社会变得光怪陆离。人们的生活分崩离析,犹太人受到随时被抓捕失去自由的巨大风险,权力高压下独立

韦伯 海德格尔 纳粹 尼采 洛维特 2025-09-30 12:03  3

与胡塞尔、海德格尔的最后一次会面

一九一九年年初,当我在极恶劣的政治动乱中离开慕尼黑,搬到弗赖堡时,我在慕尼黑的老师亚历山大·普芬德与莫里茨·盖格尔把我推荐给了胡塞尔。胡塞尔在一九一六年接下李凯尔特(Rickert)的位置,从那时起,他不但成为弗赖堡大学哲学系的核心,实际上也成为整个德国哲学的

弗赖堡 胡塞尔 海德格尔 马尔堡 弗赖堡大学 2025-09-30 12:03  2

吴飞 | 理解媒介:技术哲学的思考

非常荣幸来哲学学院分享,我所在的新闻传播学科经常从哲学这里“取经”,因为我们有很多相似的研究问题,有观念上的共鸣。我常学习哲学的思考方式,用哲学学者的方法来追问媒介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如何理解媒介。这是我今天要讲主题:如何理解媒介。我关心的是人工智能时代媒介的一些

技术 哲学 海德格尔 吴飞 斯蒂格勒 2025-09-30 00:38  3

《存在与时间》:既然都要死,生有何意义?

20世纪整整一百年,如果选两三本书最重要的哲学书的话,在我看来,德国哲学巨人马丁·海德格尔的《存在与时间》必在其中,无论如何选择都不会落选,因为这本书就是“经典中的经典”。自从1986年,这本书有了中译本之后,据说80年代就没几个中国人能真正读懂它。这本哲学大

黑森林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dasein 在与时 2025-09-29 16:30  2

韩炳哲:大量的信息不会产生任何真相,信息被释放的越多,世界就越难以看清

若仔细观察柏拉图的洞穴,洞穴(是柏拉图在其著作《理想国》中使用的一个隐喻,意在说明达到真理的认识过程)俨然就是个剧院。被囚禁于此的人们仿佛坐在剧院舞台前的观众。在他们及其背后的火光之间,横亘着一条路。沿着路边筑有一道矮墙,其作用仿佛傀儡戏演员在自己和观众之间设

海德格尔 理想国 洞穴寓言 柏拉图 吴琼 2025-09-29 00:38  4

哲学的媒介与技术诠释:多样性、行星思维与智能的未来——对许煜教授的学术访谈

面对海德格尔所言的西方形而上哲学传统的终结,中国的技术思想可以做些什么?许煜教授以“宇宙技术”作为核心概念处理中西语境的差异,呼吁维持和生产多样性、促进对话以及思想的个体化。面对行星媒介或技术,不应将其视为批判理论的科幻概念,而应从行星技术中反思人和环境以及非

学术 教授 行星 哲学 海德格尔 2025-09-26 10:18  4

陈嘉映:哲学说到底,还是希望人能活得明白

我们的生活充满来自方方面面的烦恼与困惑,就像学者周濂说的那样:“作为在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的凡夫俗子,我和你一样,有太多现实的困惑和烦恼,柴米油盐酱醋茶,找工作、看医生、养孩子,房价居高不下,股市涨涨跌跌,所有这些困惑和烦恼都是如此的沉甸甸与实打实。”

哲学 海德格尔 奥古斯丁 存在与时间 陈嘉映 2025-09-26 09:33  3